他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安门广场活动总导演,他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群众游行活动总导演,他还是一名大学教师。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每次接到国家任务或者一些大型活动任务,出去创作一段时间再回到校园,会让我的课堂更加充实。通过课堂跟活力满满的学生们互动,也能激发出一些新的想法。”
“26号方阵出来的时候,色彩的张力和年轻人的活力一下子出来了:师生代表们挥舞着校旗,簇拥着彩车,在青春的歌声中奔跑。”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中,26号“立德树人”方阵是首都教育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
方阵中这个动作的设计,源于他对师大学子排演过程中一次偶然的观察:一天,肖向荣站在北师大艺术楼的舞蹈室里望见同学们坐在西操场的草坪上,正在非常认真地重复一个动作,一张张生动而又投入的青春面庞瞬间激发了他的灵感。
平日里思考如何创作,回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们互动,然后再出去创作,再回到课堂。
现场,又成为用国家标准检验日常教学的最佳之地,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之地。“不再是隔着一层皮,他们面对的是最好的艺术家,看他们如何争论,看到作品是怎么失败的,又如何被捡起,重新被加工成为一种精彩。这种实践是独树一帜的,学生们的导演思维就这样慢慢培养起来了。”
无论到哪儿,肖向荣都带一本书。“看书就像给大脑按摩一样,大部头的书,读着读着大脑就放松下来了。”不经意间,他爱诗歌、爱文学的爱好也传染给了学生。
肖向荣很早就关注美的教育。“由身体审美到心灵审美的养成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舞蹈首先是审美,尤其儿童舞蹈,要看到这个时代少年儿童的风貌气质。孩子通过舞蹈提升了审美功能,知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身体美,这比扳腿下腰翻筋斗重要。因之,他主张要以孩子的眼光发现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索心,鼓励孩子各美其美,达到美美与共。
“唯有热爱,才能坚守。”对舞蹈,对教师职业,肖向荣都是如此。因而,他也乐意接受生活充满戏剧性的挑战,抛开一切俗套陈规,走在自己选择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