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周梅森:我就像一个医生,只是手术刀太锋利了

来源:新京报 | 作者:姚松婷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2:00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时隔4年,《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携新剧《突围》归来,原著小说《人民的财产》已由作家出版社同步出版发行。

与外界期待的不同,《人民的财产》并不是《人民的名义2》,只是故事发生地还是在汉东省京州市,时间在《人民的名义》反腐风暴之后半年,主题则聚焦国企改革,讲述京州中福在中福集团八十年庆前几个月发生的故事。

作为国企中福集团的子公司,京州中福面临账面巨亏十五亿的巨大困境,一场意外爆炸,又炸出五亿资金离奇失踪,将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高官、企业高管、社会各界、底层群体纷纷登场。中福集团董事长林满江指派齐本安,临危受命,任京州中福董事长、党委书记,面对市场与管理的压力,处理内部人员矛盾,积极解决企业问题,处理外部与李达康、易学习等人的关系,直面困难,寻求突围,守护人民的财产。而斗争的背后,则引爆了中福集团董事长、副部级干部林满江贪腐和滥用职权的内幕。

“这是我一生最想写的长篇小说。”近日,周梅森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把这次写作视为一次孤独的战役。这部小说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思想内涵,还是主题把握,都比《人民的名义》更接近现实。

周梅森出生于1956年,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40年里他写过20余本小说,多为政治现实主义作品。其中,《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2017年,《人民的名义》热播,他也再次备受关注。

今年5月,周梅森从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任上退休,省作协为他举办了退休茶话会。“作家是一个非常幸福的职业,作家的宿命就是写作。有一天你停止了呼吸,才可能退休。”周梅森说。

谈《人民的财产》

“比《人民的名义》更接近现实”

新京报:《人民的财产》这部小说是什么时候开始动笔的?

周梅森:这是我最想写、也是写得最顺利的一部小说。我从小在一个国营煤矿生活、长大,在那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中学没毕业就直接参加了工作。

走上文学岗位前,我的人生都是在煤矿度过的,父母也是国企工人。在这部小说创作之前,我已从事文学创作40年了,写过各式各样的题材,唯独没有碰过我最熟悉的国企,没有直面国企的生存状态。

这是我很想写的东西,但总找不到视角,该从哪里入手、如何讲述那些故事,悬而未决。后来写《人民的名义》,我翻阅大量案卷材料,其中有些就是国企的,当时我就对这些案例做了分析。在写《人民的名义》时,我没有将国企纳入其中,但它勾起了我最想写、最熟悉、最了解的一块戏。

在剧中,林满江、齐本安、石红杏兄妹都是矿难中的孤儿,由程端阳带大。这其实是我的亲身经历。小时候在矿山生活时,我有很多小伙伴,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玩得挺好,后来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母在矿难中去世了。

在翻看材料过程中,一些国企腐败案件触目惊心,这把我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贯通了起来。当年和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走上领导岗位的,也有因腐败被捕入狱的。

新京报:为何电视剧等了三年?

周梅森:小说写完后,我没想改编电视剧。有一次和投资方聊天,对方看完后坚决要拍戏。我说,这部剧有障碍,一是有门槛,二是这部剧不是案件剧,节奏比较慢,会丢失掉部分观众。我心比较大,既然做了,就要把国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民的资产是怎么形成的、所有制是如何形成的等都讲清楚,我希望国企不要忘了初心。

新京报:《人民的财产》是《人民的名义2》吗?

周梅森:两部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文学家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文学领地,我把故事放在汉东省京州市,可能讲起来方便一些。故事涉及到政企关系,就用了李达康、易学习、丁义珍、孙连城等少量人物原型。否则我要重新设计一些人物,向读者解释,这样毫无意义。但这些人物在剧中都是配角了,一笔带过。

新京报:电视剧《突围》与原著相比,改编大吗?

周梅森:这部剧写得很顺拍得也很顺。我本以为2019年就能播出,但没想到磨了两年半时间,不停修改,我改的不止1000处了,剧名也由《人民的财产》改为了《突围》。

有人问我,这部剧多大程度上能体现原著?我说大概60%吧。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这部作品?

周梅森:这部剧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思想内涵还是主题把握,都比《人民的名义》更接近现实。《人民的名义》是案件剧,故事推动明显,但这部剧是我对社会图景的描摹分析。国企是国之重器,是压舱石。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是一个非常博大、值得书写的命题,绝不是《人民的名义》比得了的。

这其实也蕴含了我对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的焦虑担忧。因为国企中如果出现腐败问题,会比普通官员的腐败更可怕,稍不注意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的国有资产流失。过去这个题材没有人写,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看了剧后,很支持,因为他们深切地知道国企腐败的危害性。

很多读者说,我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其实,我就像一个医生,只是手术刀太锋利了。我是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我真诚地歌颂改革。我们逐步走向富裕和辉煌,但也存有问题,这需要我们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指出来。

新京报:为何你说这是一场孤独的战役?

周梅森:影视界现在两级分化严重。一方面以小鲜肉为代表的烂剧横行,有流量,风险不大,很容易赚钱,资本也无序扩张。另一方面,面对改革开放、面对今天的现实、面对一些社会矛盾,要提出真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