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75年,美国人马丁?艾本主编了当时的畅销书《共产主义中国的五幕戏剧》,其中依然收录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白毛女》和《红灯记》两剧,并在当时美国观众已经较熟悉《白毛女》芭蕾舞剧的情况下,对其评价同样持肯定与赞扬态度,同样可从该书的“导言”中看出。“导言”以批评西方社会对中国长久以来的误解与误会为开头:“在超过四分之一的世纪中,中国被(西方)误解。”编选者因此大声呼吁:“西方人应该避免出现那些支持仍狂热地污名化与预设丑化当代中国文学与艺术的氛围。我们并非在处理原始部落中带有异域风情的、令人着迷的仪式,而是在处理一种文化传承,它本应该就是人类整体文化传承的一个组成部分。”编选者在附于《白毛女》剧本前面的简介与评价中特地提到芭蕾舞剧《白毛女》所出现的很多变化,认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白毛女》都对人们具有潜在的娱乐性和教育意义。”承认不同表演形式的《白毛女》均拥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与成就,这也表明《白毛女》在西方社会得到肯定与赞扬,为其后在海外的继续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白毛女》,以《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等为代表的中国红色经典在海外不断得到重评,且被赋予契合不同历史时代的新内涵与新特征。这说明它们在海外始终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广泛接受,成为持续传播新中国形象的重要媒介与窗口。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只有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跨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也是这些中国红色经典在海外得以持续传播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