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焦裕禄的红色音乐情怀

来源:光明网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3:00 | 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少年时代,焦裕禄便显露出音乐天赋。在家乡山东淄博博山县第六高级小学雅乐队,他学过小号、二胡,尤擅二胡演奏。在女儿焦守云眼中,“当时父亲有些文艺范儿,他二胡拉得非常好,舞也跳得好,还是个出色的男中音”。

焦裕禄对红色音乐情有独钟,行军路上,他领唱诞生于莱芜大捷的《打得好》等队列歌曲,使全队官兵激情迸发,士气大振。他还主演过与歌剧《白毛女》齐名的红色歌剧《血泪仇》,扮演贫农的儿子王东才。

1948年元月的一天晚上,淮河大队一中队排演的《血泪仇》在河南省鄢陵县北彪岗村公演,邻近十里八乡的数千群众都赶来看戏。源自旧社会中国乡村黑暗现实的剧情,扑面而来的浓郁民族风格,深深感染了观众,台下哭声、吼声响成一片。

有评论指出,歌剧《白毛女》《血泪仇》流行广、影响深,原因在于选择了群众所熟习的所容易接受的形式,自然能够引发焦裕禄和群众的共鸣。据焦裕禄南下战友、河南密县原县委书记董照恒回忆:

那时大队办了一个行军快报,编委会叫我找焦裕禄同志谈谈,问他为什么把这个戏演得这样好。他说:“我是穷人,王仁厚一家的悲惨遭遇就是我的悲惨遭遇。我本不会演戏,但像这样的戏不用人教我也会演,要说是演戏,倒不如说是我自己在控诉旧社会。”他又说:“老董啊,你知道这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是个共产党员,我怎么不去做呢?尽管我不会,我可以学嘛!只要是党需要我做的事情,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董照恒:《演好生活的大戏》)

后来在大营区领导土改工作时,焦裕禄还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指导大家排演《血泪仇》。“焦区长总是拿着一把胡琴,从村里来到学校进行指导,他能拉会唱,会导演,也会当演员。”(陈振旺:《打得好来打得好》)《血泪仇》在大营区各村巡回演出,彻底扭转了土改工作的局面。

在彭店区、大营区工作期间,焦裕禄亲自教当地群众、革命干部唱革命歌曲:

一天,他把我领到刘庚申家,教我学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他一句一句地耐心教,我一句一句地认真学,不大功夫,我就能完整地唱下来了。从此以后,我没事就去找焦裕禄学拉板胡,学唱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刀进行曲》等都是焦裕禄手把手教会我的。(张弗五:《多才多艺的指导员》)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全校300多名师生集合在操场,请焦区长教唱革命歌曲《打得好》,这首歌一共分为四段,我现在还会唱呢:(歌词略)。焦区长说:“《打得好》这首歌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瓦解敌人,鼓舞军民斗志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要带着革命感情、阶级感情学唱这首歌。”焦区长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开始教唱,他教一句师生们跟着学一句,到了第三遍,他大声唱,师生们小声唱。第五遍时,师生们大声唱,焦区长小声唱。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就学会了这首歌,师生们非常高兴。(陈振旺:《打得好来打得好》)

1950年,尉县蔡庄区团干事朱广耀与焦裕禄同在陈留专区干训班培训五个月,“每逢周末,焦裕禄都会给我们演奏并伴唱《南泥湾》《东方红》和歌剧《白毛女》中的很多选段……我和好多学员跟着他学会了《大刀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许多革命歌曲。在一次联欢会上,焦裕禄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怀着深厚的阶级苦民族恨演唱了歌剧《血泪仇》”。(朱广耀:《难以忘怀的同学情》)焦裕禄教尉县县委书记赵仲三的警卫员毛世功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还教会了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际歌》《大刀歌》《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经典红色歌曲(毛世功:《焦裕禄教我识字唱歌》)。

为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焦裕禄把革命道理、党的方针政策编成顺口溜、歌谣、快板书等,以群众语言和民间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它们对共产党争取群众、宣传政策起到了任何其他武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焦守云:《我的父亲焦裕禄》)在河南尉氏县彭店区人民政府的成立大会上,焦裕禄自编了红色歌谣:

正月十四日子好,彭店区部成立了。告诉大家要知道,有冤有仇都来报。

焦裕禄在当地建立了保田队,用歌谣号召劳苦大众热爱毛主席和共产党,积极参加土改斗争: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分了土地又分粮,身上穿着新衣裳。拨开乌云见太阳,穷人盼来了共产党。斗地主,分田地,穷人过上好日子。

他还编了一首《枪杆歌》,给群众讲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革命真理:

枪杆是个宝,革命少不了,靠它夺印把,土匪被打倒;枪杆是个宝,坚决要握好,靠它翻了身,反革命被打倒。

记者冯健在焦裕禄家乡采访时对焦裕禄的文艺潜质和才华印象颇深,说如果他不从政,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正是在红色音乐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这位随解放军南下的文艺青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以别样的方式奉献给人民群众。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里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大雪天,焦裕禄带着几位年轻的同志下乡访贫问苦,“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据与焦裕禄长期共事的徐振东回忆,除了唱歌剧,焦裕禄还能唱二簧、京剧、吕剧、豫剧等不少剧种,拉二胡也有一定功底。他下乡有“四必带”,二胡便是其中之一,他说:之所以带二胡,一是音乐是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感染力很强的宣传教育武器;二是可以借助音乐活跃同志们的情绪,丰富下乡生活,振奋工作干劲;三是经常不断地练习,可以提高音乐技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他还专门编过一首治理“三害”的歌谣,从治理“三害”的意义、决心到治沙、治水、治碱的具体方法等逐一予以通俗易懂的讲解,被誉为“呕心沥血为人民服务的杰作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