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强调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这种“政校行企”的合作机制,能让学校更快更精准捕捉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将教育链融入产业链。
在我看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质劳动者除了要求职业院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更要让职业院校改变思路,从当前注重技术技能的“谋业”教育转变为注重个体综合发展的“人本”教育。应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不断提升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在您看来,应从哪些方面努力,逐步扭转和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王永晶:近年来,我在和职业院校师生的交流中发现,从专业课程设计角度来讲,学校和老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事实上,学生们并不缺少学习平台。不仅如此,很多学校还会根据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课类别,传授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
但目前,部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尚有偏颇,在这一点上,学校还需要做更多工作。例如,学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从心底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充满期待。此外,打通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深造也是扭转社会偏见的途径之一。此外,观念的转变还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当人人都认为每个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就会慢慢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