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离开农村30年,悔不当初“做题家”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老怪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6:00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出生在黄土高坡上的村里。唯一的玩具,是爸爸用铁丝给我折的一把弹弓。

村里乡里,都没有幼儿园。上小学前,村里的小学有两个年级,幼儿班和学前班,各一年。

640.jpg

5岁,爸爸找出来当兵时的灰布挎包,我跨着,到村后沟的小学上学了。

这个书包,用了7年。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是女孩,说是乡里一个头头的闺女。花辫红袄,很快就成为娃娃们中的“明星”。

因为我好奇多瞅了一眼,人家刚打耳洞后带了绳栓的面疙瘩。人就报告老师说我是小流氓。从此,我就成了被爹妈揍、被老师骂的混小孩。

没人和我玩,大人小孩都不想搭理我。

只有跟父亲跑给人盖瓦房的地方玩。父亲当工程兵带回去的几把尺子、几本当兵的知识补习书,成了唯有的玩具。

老师虽然不待见我,但发现,班里数学最好的,居然不是他自己儿子??准备送县里参加数学竞赛的孩子。

为了公平起见,这位数学老师,天天给我们布置数学作业,天天准备着,他儿子的数学成绩全班最好。

一开始,是我差几分,但幼小的我,真的觉得,做会数学题,是唯一的,让人不笑话我的方式。

哭闹着,让爸爸给我找数学题。走路算数,玩泥巴整三角正方。

终于,我成了那位同学的竞赛陪练。直到三年级,真到了县里参加竞赛,我居然考了满分。后来又考了两次。

5年级小学毕业后(不要纠结6年级,我们哪儿穷,那时候小学只有5年级,初中只有3年级,我们那只有八年义务教育,不是九年),那位女生,直接到县级直属中学上初中了。我在村小边上的初中,已经准备报到入学了。

做了几年数学题,给我带来了意外的变化。

初中开学前,县城边上的一个镇初中,喊我爸妈让我去那里读初中。那一年,我是唯二的有资格参加市小学生数学竞赛的娃娃。

那个初中,有几个县城里的孩子,对我挺好的,经常给我冰棍,给我玩他们的掌上俄罗斯方块。除了喜欢抄我作业,求我帮写作业。

也有几个国营厂的子弟,因为他们,整个初中三年,我几乎没有大声朗读过一个英语单词。

??人那,叫英语;我那,叫乌鸦乱叫。

三年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我几乎从来都是满分。

??因为做题,几乎比全班同学加起来做的都多。

我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老师还把我作文投稿“全国中学生作文选”。

??因为帮人写语文作业,一天写的作文,比人一个学期都多。

但因为英语成绩偏科,我成绩从来没进过全年级前三。

中考考高中,全市最好的高中,我没敢想,因为全县只收10个。

10个之外,分数线差一分,就要按5000块每分缴入读赞助费。

结果,从未全校前三的我,数理化几乎满分,语文作文几乎满分,我居然考了全县第一。

640 (1).jpg

恨了我三年的英语老师,毕业的时候,

还是恨我,说如果能也多做一些英语题,全市的成绩,也能靠前几名。

到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我开始有了梦,好好学习,多多做题,我要考大学,北京的大学。

今天,网传很多衡水一中或者毛坦厂中学的传奇。

我并不好奇,应该很多人都不好奇。

反正我记得,高中三年,除了体坛周报和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之外,就是上课做题。

6点半起来早自习,中午一个小时吃饭加午休,晚上自习到10点熄灯。

更勤奋的,是晚上10点下自习回到宿舍,点蜡烛继续。

家里有矿灯的,更亮。

11岁离开农村到县城读初中开始,一直都习以为常。

自己就这么过来的。

从农村到了读初中考进了县城,

读高中考进了市里,

上大学考到了北京,

为了找工作各种考试,

为了北京户口又回头考研,

为了入职国企有各种专业笔试考试,

又是各种职业考试,资格考试……

至今。

640 (2).jpg

现在,中年危机了,我又在准备着考几个职业资格证书。

这两天,惊闻“小镇做题家”,

说什么,埋头刷题以“默默争上游”,

说什么,未经世面、目光短浅、视野狭窄、不善交际、身无长处,

除了做题考试,其他方面全是短板硬伤。

感觉被妥妥地歧视了,

挺愤愤不平的。

但,突然觉得,

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到工作,到重新读研,到重新工作,

好像就是自己,

从未经世面到目光短浅,

从目光不长到视野狭窄;

从视野不宽到不善交际;

从交际一般到身无长处;

从身无长处到中年骨干。

的确好像是,至少曾经是,

未经世面、目光短浅、视野狭窄、不善交际、身无长处。

但感谢社会、感谢国家、感谢做题。

640 (3).jpg

通过做题,我上了县里的高中,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上了北京的大学。

通过考试,我找到了工作,也是通过考试,考上了研究生。

然后继续在北京工作,生活,养家,育儿。

我也羡慕过,

小学那个“女校红”;

我也羡慕过,

初中那些天天玩耍的城里孩子,

那些朗读英语课本和磁带里一样的厂矿子弟;

我也羡慕,

大学校园里,

人天天恋爱着就等着自费出国留学的室友;

人天天上网打游戏毕业就被安排工作的同学。

我也愤愤不平过,

我三轮笔试,一轮考试,两轮面试,终于到了一个国企工作,

部门和岗位,却不如一个怎么看都不入流的毕业新生。

只是,突然有点捶胸顿足,

那么多年,做了那么多题,

为什么不再多做一点,

从做题多的人,成为真的“做题家”。

那样,我高中毕业,就能考上更好的大学。

那样,我大学毕业,就能考上更好的工作。

那样,读研了,我就能有交换或者留学的机会。

那样,我就能不止是一个中高级职称。

那样,我就能有更多的职业资格认证。

那样,我就不止是单位的骨干。

也许,至今,我过的,也还是不如那些我曾羡慕过、怨愤过的人好。

但,离开农村30年,却更感觉,悔不当初 “做题家”。

即便,到现在,也许人生的“题库”,还远未结束。

640 (4).jpg

但,应该勇敢一点,更努力一点,

做好琐碎生活的题目,解好人生旅程的答卷。

悔不当初“小镇做题家”,

现在,悔之不及 ,成为自己 “人生做题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