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留住文化遗产的“源头活水”,让“中国风”吹向世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7:00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1996年,国务院将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明代古窖池群颁布为白酒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创了中国文物保护在酒行业的先例;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泸州老窖百年以上酿酒窖池群、16个酿酒古作坊及三大天然藏酒洞,一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保护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2018年,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先后入选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名单。

4.jpeg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展开对于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工作。

泸州老窖以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泸州老窖?国窖1573研究院等为依托,从记录的角度对泸州老窖的历史、技艺、文化进行提炼,出版发行《可以品味的历史》《泸型酒技艺大全》等数百万字的研究资料。这些都为继承和发扬泸州老窖优秀文化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

泸州老窖为进一步挖掘白酒文化价值,担当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今年7月,泸州老窖发起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白酒专委会”)。据悉,白酒专委会围绕中国白酒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保护、传承、转化和利用开展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白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

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使得文化遗产更好地造福当代,也能让文化遗产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中国应有的面貌。

3

让“中国风”吹向世界

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地影响世界,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化遗产走出去,讲好中国文化遗产故事正当时。

常言道:“风过泸州带酒香”,这是世人给“酒城”泸州的盛赞。白酒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如今,随着泸州老窖的带动和努力,泸州的酒香已经向世界各个角落散发魅力。

近些年,泸州老窖着力打造“诗酒文化”形象,将中国文化典型代表的“诗”与“酒”相连,打造世界影响力。

自2017年起,每年金秋时节,各国诗人、学者、作家等文化名人齐聚中国酒城四川泸州,感受千年酒城的人文气韵,交流诗酒,共论文化。这是“酒城”泸州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诗酒文化盛事??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以诗会友,以酒为媒,随着诗酒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中外文化迅速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2017年,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启幕,美国桂冠诗人杰克?赫希曼、中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等十余国诗人齐聚一堂,谈诗论道。

六年来,文化艺术周嘉宾阵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品种不断创新升级,共吸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国外诗人、5000多位国内文化名人、上千万名文学爱好者以线上形式参与其中,成为了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一大文化盛事。

连续六年承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老窖把中国的酒文化与文学、艺术搭载到同一平台,用全世界听得到、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和世界性传播。

不得不说,泸州老窖在世界领域传播的成功之道在于,他们找到了对话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今年年初,一档聚焦中国人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的文化科普类网络综艺《传家》全球上线,将泸州老窖作为主角,通过实地走访、劳作体验、“拜师”学艺等形式,深入了解白酒背后的历史底蕴、匠心匠人和代代传承之路,以中西不同视角感知、讲述泸州老窖酿酒技艺的师徒传承、酿造文化。

这无疑是一次新颖的尝试,以小切口讲述大故事,展示大文化。神秘的中国白酒酿造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以中西方不同的视角得以展示,让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不再是飘渺的年代数字,而是更真实地以技艺、故事的形式展示,《传家》似乎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遗产故事的流量密码。

5.jpeg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一股“中国风”正在吹向世界。但“中国风”究竟是什么风?也许,是中国风度,中国风格,中国品味,也可能是酒风、文风、诗风、戏风……这样的风,将继续吹向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