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瘫痪的患者借助智能机器人能够站立和行走;养老院的老人用康复设备活动手腕、足踝、四肢……在张江机器人谷,康复机器人企业“傅利叶”全新一代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实现批量化生产的同时,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实现了中国医疗机器人研制的重要突破。
“未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新一代小分子药物平台,在新标靶识别、小分子药物设计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医药研发全价值链的应用和发展上,助力全球新药研发创新发展。”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说,浦东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和跨国企业开放创新建设,这也更加坚定了罗氏“在中国扎根,与浦东共发展”的信心。
7月底,浦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意见》而重点推出的功能引领六大行动计划之一??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发布,将起到双向“赋能”作用。一方面,大企业可以为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金融等一系列专业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小企业也将用自身的创新活力激发大企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针对“做强产业一件事”,浦东正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新兴产业开展整体性改革,从企业开办、市场准入、项目建设、融资信贷、业务创新、销售渠道等全生命周期寻找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以集成式改革突破关键重点领域,做强更多硬核产业集群。
“浦东将优化对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和培育机制,构建多元主体相融相契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既有大象起舞、又有蚂蚁雄兵的生动局面。”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徐欣表示,将推动从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到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发展,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跨国公司由引进全球创新到孵化本土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做强创新引擎。(唐玮婕 祝越 张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