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陈鹏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13:00 | 24 次浏览 | 分享到:

“素质教育像一辆小车,家长、教师、学校每一端都握着方向盘。如果力不往一处使,车就会‘跑偏’,甚至停滞。”罗祖兵表示。

3、兼顾分数与全面发展,需要联动教育评价改革

2021年上半年学期结束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小学的学生们拿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成绩报告单。三年级学生李俊的报告单“雷达图”显示,他在身心健康这一块比学校平均水平低一点,他打算“下学期增加体育运动”。五年级学生王英的学科学习趋势图上,“数学曲线往上走,说明我的数学学习在进步”。

这份“海澄小学幸福少年综合素质报告单”,提出了以身心健康、品行高洁、智能发展、情趣高雅、劳动创新为要素的幸福少年培养目标和评价维度。每个维度有5个关键指标,每个指标下设置若干观察点。从图上的曲线,可以清晰看出孩子在各维度的表现。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考试分数”依然是刚性指标。让素质教育真正扎根、生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土壤?


湖北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在学习陶艺。新华社发

“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基于此共识,如何在优化考试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推动素质教育,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北京特级教师陈维贤认为,以中高考改革“指挥棒”撬动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总能立竿见影,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拥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质,而非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陈维贤说,“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既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升学需求,又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这需要联动教育评价改革,对学校、校长、教师的考验,可谓巨大”。

“双减”意见提出,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全国多地正在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目前,湖南、江苏、云南、河南等省已将美育科目作为正式考核内容加入中考范围,其他地区也在加快美育进中考的脚步。上海拟于2022年起,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应用于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等过程中,真正做到“见分也见人”。

“全面素质的培养不同于学科教学、知识学习,它是一个弥散性的、见效慢的过程,需要全方位地、长期地进行训练与熏陶。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是摆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个经典性难题。”罗祖兵表示,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需要一个过程,说到底,只有在人们淡化了对社会资源的竞争性选择、不那么在意学历高低后,这个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