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弘扬仲景文化 振兴中医中药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伍豪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0:00 | 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其中,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南阳发挥中医医疗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中医高地,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提质扩容。重点推进基层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建立起以市县两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为枢纽、村级中医卫生组织为基础的四级中医服务网络。

南阳加大中医药投入,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22条扶持措施。各级财政也将中医药投入列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保证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

南阳中医药资源丰厚,中药材品种2436种,储量2.4亿公斤,有“天然药库”美誉。依托丰富的资源,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南阳中药产业发展迅猛。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从2016年的160万亩扩展到2020年年底的185万亩。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已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年产值60多亿元,带动30万名农民稳定增收。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达24万亩,注册艾草制品企业1529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世界艾乡”品牌越发闪亮。

今年以来,南阳市把“中医药强市战略”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以中医药产业为引领,南阳持续推进建设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努力打造“中医圣地、养生之城”。目前,张仲景健康城的空间布局已经构建,以中心城区为统领,以“三个园区”为支撑,向各县城、各乡镇、各基地(社区、景点)辐射延伸,为张仲景健康城注入了发展活力,使中医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南阳力争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0万亩,建成30个高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个“定制药园”,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启动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是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举措。2020年5月,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备受关注的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新校区占地3000亩,名称拟定为‘河南仲景中医药大学’,拟以国家部委、省、市三方共建形式,建设一所起点高、有特色、理念新,在中医药界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筹备负责人胡云生告诉记者,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复建,将进一步打响“仲景”品牌,丰富医圣故里的人文积淀。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省支持南阳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继续办好仲景书院和仲景学堂,“十四五”期间将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

从善用自然生态资源到壮大中医药文化优势,中医药事业是南阳社会发展的民生所需、政策所向。据了解,目前南阳正在加快筹备召开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谋划出台《南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全市中医药“医、保、教、产、研、文、贸”七位一体发展进行具体部署,夯实“医药养、种加销、产学研”的中医药事业“升级版”,推动富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现代中医药体系快速发展。

“南阳作为医圣故里,要坚持文化自信,按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针,让这一传统瑰宝在现代焕发生机,南阳要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推进中医药体系融入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带动南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阳市市长霍好胜表示,“十四五”时期,南阳将全面推动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型跨越,通过打造现代中药产业优势走廊,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中医药+”系列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朝着千亿级规模迈进,着力构建更为完备的中西医服务体系,让中医药事业根深叶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