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青春的力量 时代的脊梁??记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年轻人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王华雨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1:00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1月下旬,武汉市公安局?口区分局成立由民警和辅警组成的“抗击疫情突击队”,两名“95后”女民警乐翥、朱新年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

到方舱医院巡逻,在定点医院执勤……一个多月来,1996年出生的内勤民警乐翥和战友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对39个重要点位进行支援。

这是武汉东湖磨山樱园景色(3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1996年出生的朱新年第一时间从黄石老家赶回武汉,同样奋战在防控疫情、维护稳定最前沿。

“青年民警就是要往前冲,我们要在疫情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朱新年说。

在一些人眼中,年轻人没吃过什么苦,经不住风浪,挑不起重担,但在危难关头,他们不退缩、不彷徨,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一心为战“疫”“做点什么”。

“这次,换我们来!”“90后”武汉姑娘华雨辰,在志愿者队伍中当过司机、搬运工、播报员,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

作为一名“武汉伢”,20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余汉明寒假在家主动报名做起志愿者,为空巢老人、社区居民忙前忙后。他说:“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更是代表希望的一代。”

一张张面孔虽稍显稚嫩,一双双眼睛却坚定认真。年轻的身影逆行而上、敢打敢拼,在战“疫”前线筑起青春的长城。

当疫情来临,27岁的温瑞决定留在武汉,他是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的一名现场安全员,负责武汉长江二桥的亮化维护保养。

尽管现在没有多少人来观赏,但每到夜晚“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抗疫英雄”这样的灯光字样,都在温瑞的注视下亮起。

这些夜空的“星”,闪烁着城市的“光”,正如同青年一代,涌动着国家的青春力量。

青春中国:挺起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

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人们看到了更多“90后”“00后”刚毅果敢的身影。

“撒娇、卖萌、宝宝”……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标签,很多人曾经担心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

就在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内外,人们看到,年轻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责任,描绘了“大写的青春”。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名90后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月1日摄)。新华社发

他们,在战“疫”里“绝不缺席”??

彭银华、夏思思,用生命交出了属于“90后”医生的奋斗答卷。

更多像彭银华、夏思思一样优秀的“90后”“00后”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抗疫最前线……

一寸山河一寸血。疫情期间,新一代青年绝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这是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学生徐子扬正月初一跟随父亲踏上从老家返回武汉的征程: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10天建成一座医院,中国人、湖北人做到了。”亲身经历这一切,他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这个寒假,因疫情留守在家的100多万湖北高校学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线上线下,为疫情防控注入青年力量……

他们,在战“疫”中“破茧成蝶”??

“昨天已安全抵达,明天即将打响第一场阻击战。此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考验我。”

刚脱下新婚礼服,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后”护士郭亚茹在焦作市支援湖北应急医疗队驻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武汉市江汉区妇幼保健院“00后”护士郭诗敏,在进入隔离点工作30天后,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觉得自己不再是个稚嫩的孩子了。”

长时间戴口罩、穿防护服,郭诗敏从未叫过苦。护士长郭丽君说,这个爱美的姑娘并没有因为脸上长痘而伤心言弃,选择继续战“疫”,郭诗敏的表现改变了她对“00后”的看法。

来自黑龙江伊春的24岁男护士杨扬,支援湖北孝感已一个多月。远在2700多公里外的家乡,同为“90后”的未婚妻王珊珊也奋战在医务岗位。

特殊时期,无论前后方,都是战场。遥遥千里相隔,这对年轻人一同坚守,书写着“90后”青年群体的“确幸与浪漫”。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重温入党誓词(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一所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一所是“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5万余名学生党员在线“同上一堂党课”。

“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说,通过勉励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向抗疫英模学习,能够让他们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带头珍惜时光,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先锋。

他们,正成为爱国担当的青年生力军??

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动人故事,展现出当下中国青年的青春“蝶变”。

国无安,何有家?疫情带来深思之后的行动参与,也是一场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在今后更长的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成为不少年轻人共同的心声。

“让逆行者更安心战‘疫’”??2月15日以来,武汉大学865名大学生志愿者怀揣共同的梦想,一起为100多家医院的556个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庭提供“多对一”线上教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