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度最终要看作品,衡量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最终也要看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任何作品如果缺乏思想,只在技术上考究、形式上装点,无论多么精致,多么赚取点击率,终究是一具空壳。
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曾说,“刚开始一提到英雄,便总带些武松气;一提到战斗,便不自觉流露出鲁达除霸的架势。”后来他下农村进工厂、赴抗美援朝战斗前线,不断调整表情动作和板式唱法,逐步探索出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我的恩师马季先生一生创作了300多段深入人心的相声作品,我国乒乓球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后创作了《三比零》,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白骨精现形记》,改革开放后创作了《五官争功》等,把相声与时俱进、针砭时弊的艺术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评书大师袁阔成曾在一间临时搭建的五平方米的小黑屋中,用3年时间潜心打磨出脍炙人口的评书《三国演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前辈大师以人民为师、与群众为伴的人民情怀,从平凡中见证伟大,从质朴中体悟崇高,用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审美追求、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艺术精品观照现实社会、聚焦百姓生活,颂扬英雄正气、吟咏祖国山河,真情描绘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伟大实践和当代中国多姿多彩的斑斓画卷。
3、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必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思想境界
《旧唐书?列传》中有一句话,“士之致远者,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必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思想境界,如若没有一定的器量和见识,无论技艺多么精通,也不足以称道。
被毛主席誉为“革命的三弦战士”的陕北说书大师韩起祥,一生创作和改编的中长篇书目有500多部400余万字,很多都是用盲文在刊物上一个字一个字扎出来的,即便生活困苦,依然用节省下来的钱支援农村建设。相声大师马三立对弟子和后辈无私传授、悉心教诲,对同行和观众豁达大度、低调谦和,晚年曾写过一句话,“风前之烛,瓦上的霜,珍惜声望,莫追时尚”,并自拟出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三别三不”“三对三要”,盛名之下依然律己甚严。曾两次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的一代快板书大师李润杰在弥留之际嘱托家人,把丧葬费全部上交党组织,把倾其毕生心血创作的《快板书创作与表演》作为最后的礼物留给党和人民。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把培根铸魂作为毕生追求,把崇德尚艺作为毕生功课的崇高品格,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珍重社会给予的关爱、珍视个人取得的荣誉。不忘初心、坚守正道,既要不断攀登艺术高峰追求艺术之美,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追求人格之美,用文化的品格、道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人民的喜爱,烛亮前行的光辉。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伟大的时代,期待曲艺事业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伟大的党和人民,给予曲艺工作者更强大的滋养和更深情的期盼。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讲话,将我们正在致力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艺事业带到了更加辽阔的历史视野和更加深邃的文化情境。我们要以建党百年为新的起点,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帆起航,在时代的洪流中劈波斩浪,奋力挥舞出曲艺事业的一番“新天地”,为后世留下当代曲艺人的“万点声”。
(作者:姜昆,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