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社交媒体上,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非遗影像资源,还有网友分享的个人观点和思考。从自主生产到主位表达,再到实现文化自觉后回归新的自主生产与表达,这一螺旋式上升的书写意识让非遗影像化成为各族群众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方式。
从总体上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引领下,系统性的影像化书写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非遗成为散发鲜活气息、每个主体都能表达的文化记忆,这既是非遗活态传承、焕发生机活力的现实所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4年我国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国家队”纷纷出战,精品化浪潮涌动,短剧暑期档不止于“爽”
“金果果”鼓起果农“钱袋子”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洞见生产力变革
“读懂中国爱上中国”上市公司爱国教育与社会责任担当研讨会在京举行
“AI大脑”赋能万物 看人工智能如何“跃入”生活日常
跑出创新“加速度”——从科创板六年看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进阶
机“慧”共生 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现澎湃动力
《黑神话:悟空》之后,又一国产3A游戏承载中国文化登陆全球
老字号拥抱变化解锁消费新场景
AI驱动城市产业新生态
李卫国: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
古装剧兴起“考据热”:读懂何以中华的兴趣“入口”
花样乡村高原“盛放”
王蒙:岁月悠长,仍然有挚爱不减
《浴血荣光》全景式展现建军历程